7月2日至7月11日,在长沙学院、溆浦县卢峰镇政府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长沙学院艺术设计学院14名学生在阳谦舟、陈祥华两位老师的指导下,组建“丹青巧手、智‘绘’乡村”团队,来到怀化市溆浦县卢峰镇开展了为期10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师生在溆浦县卢峰镇马田坪村村部门口合影
溆浦县是一座红色之城,也是湖南省1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实践团16名师生通过与溆浦县卢峰镇红星村、高低村、马田坪村、红远村的干部村民多次沟通座谈、实地考察调研等方式,全面了解4个村庄的历史文化、村容村貌、产业经济、风土人情,深入挖掘当地特色文化基因。实践团师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结合当地需求,因地制宜设计了系列独具特色的主题文化墙,完善了实践活动方案,获得了当地政府的充分认可,这为后期开展丰富多样的“科技+文化+艺术”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践团师生商讨设计墙绘稿
实践团师生每天起早摸黑,白天顶着炎炎烈日,晚上交流讨论、设计墙画底稿和定位等,克服了蚊虫叮咬、突降大雨、地形限制、设备故障、水土不服等重重困难,在卢峰镇的农家院落、巷间墙边,测量、设计、起稿、勾线、上色……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同学们把所有对乡村振兴的热情通过汗水挥洒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为美丽乡村建设增光添彩。

实践团成员绘制文化墙
在高低村,实践团绘制了党建文化墙、农耕文化墙、乡村振兴文化墙、村口标语墙。

高低村乡村振兴文化墙
在马田坪村,实践团绘制了“党建引领致富路”、“找‘稻’幸福”、“美育课堂进乡村”、“幸福马田坪、百姓大舞台”等主题文化墙。

马田坪村“找‘稻’幸福”文化墙

马田坪村“幸福马田坪、百姓大舞台”文化墙
在红远村,实践团在了解了该村的历史文化后,指导老师阳谦舟大胆提出想法,深入挖掘该村的红色文化基因,为该村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主题文化墙。陈祥华老师指导学生采用结合中国画线面结合的表现风格,以该村红色历史时间线为脉络,用一个个生动形象的绘画故事讲述红远村的历史文化与未来展望。使村史跃然“墙”上,成为可读的画卷,力争塑造成为“网红”打卡点。

红远村红色主题文化墙
一幅幅精美的文化墙绘成为卢峰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还让村民们在美的熏陶中了解国家政策、提升乡风文明。实践团师生本次实践活动共绘制了墙绘面积达500平方米,每一面文化墙都得到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红远村幼儿园小朋友开心地体验VR数字雷锋展馆
据悉,实践团成员为红星村集体经济产业羊肚菌、熊掌菇进行产品包装设计、品牌宣传。还给当地中小幼学生带来3场VR雷锋数字展馆体验活动、传承了红色基因。为当地近300名村民和青少年儿童开展乡村美育课堂、“防溺水”、“防诈骗”宣传,走村入户发放自制《防诈骗》宣传册200余份。团队成员走进向警予故居、接受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后续还将撰写乡村振兴调研报告、摄制乡村文旅宣传片。在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深入基层了解了国情民情、增长了智慧才干、锤炼了意志品质,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青春和力量。
长沙学院实践团师生、溆浦县卢峰镇村民干部采访实录:
实践团指导老师阳谦舟:同学们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受教育、增知识、长才干、作贡献,以墙绘艺术助力乡村振兴,为美丽乡村建设增光添彩。
实践团指导老师陈祥华:红远村的文化墙以该村红色历史时间线为脉络,用一个个生动形象的红色绘画故事讲述红远村的历史文化与未来展望。
实践团队长郭芸希:这次“三下乡”活动虽然很辛苦,但是我觉得很有意义。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感到骄傲。
实践团成员郭成鹏:我能够将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一份属于我们青年一代的答卷,我感动十分荣幸。
卢峰镇党委副书记粟深坚:感谢长沙学院的老师们、同学们的辛勤付出,你们专业的规划设计、精美的多彩墙绘,为我镇乡村振兴绘出了新图景。
高低村村支书蒋光勇:非常感谢长沙学院这些师生们,在大热天,给我们免费搞这个墙画,通过他们的努力,我们村越来越漂亮了。
马田坪村村支书贺德文:“你们才是活动的真诚实践者,可圈可点,难得你们的一片真心好意,非常感谢。
红远村村支书黄慧志:实践团师生充满智慧和才干,结合我村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素材,为我村规划打造的红色主题文化长廊,必将成为我村历史上重要的一笔。
高低村村民:“这些学生娃画得挺好的,画出了新气象。”
(肖亚琪 刘馨遥)
原文链接:长沙学院艺术实践团“绘”出乡村振兴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