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办 中国青年报主管 中青网新媒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近日,长沙学院“微光汇聚”志愿服务团队深入湘西永顺县福建村,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志愿服务活动,以青春行动传递成长力量。 活动当日,团队成员携带精心准备的“爱心包”,逐一走访当地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爱心包”内装有崭新的玩具、彩笔、文具等学习生活用品。收到礼物的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纯真灿烂的笑容。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无人机科普课堂在湘西永顺县福建村热闹开讲,长沙学院“微光汇聚”志愿服务团队成员正带着孩子们与“会飞的机器”亲密互动,给孩子们解锁科技新体验。
近日,烈日当头,湘西永顺县福建村的村部前坪传来一声声倒数:“五、四、三、二、一、发射!”长沙学院“微光汇聚”志愿服务团队在福建村成功发射了一枚“火箭”! 长沙学院“微光汇聚”志愿服务团队致力于通过少儿科普,激发乡村孩童对科技探索的兴趣,此次来到福建村,他们为当地孩子们准备了六堂充满趣味的科普课,适才使用“水火箭”模拟火箭发射,便是团队趣味科普课程中的一个知识点。 “这堂课真的特别有意思”一位上课的小朋友说道。
近日,长沙学院“微光汇聚”志愿服务团队走进湘西永顺县福建村,以“51单片机蓝牙智能小车”为主题开展科普课堂,通过理论讲解与实操体验结合,为孩子们解开电子芯片的奥秘。 实践团成员吴婕结合儿童认知特点,将复杂的电子电路原理转化为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从原理讲解、部件认知到组装实践、功能调试,递进的教学内容让课堂时刻充满活力。课堂上适时插入中国智造科普视频,让孩子们领略了“小芯片撬动大科技”的神奇。
7月14日,长沙学院“七彩筑梦,乡伴童行”社会实践团前往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高沙镇,开展了为期14天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暨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图中,团队成员小航与点点老师正细致推敲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程框架。
青春“三下乡”丨视频:一起来看三下乡
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助力乡村振兴与青少年科学教育事业发展。7月17日,长沙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微光化语”科普志愿宣讲团的15名志愿者,来到邵阳市洞口县高沙镇月英完小,为孩子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成长蓝——新能源汽车的时空之旅”科普课堂。作为“小红车”——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一起云科普”活动的入选团队,“微光化语”科普志愿宣讲团依托生物、化学学科特色,以“互联网+科普”的创新模式,为乡村孩子搭建起通往科技世界的桥梁。
大学生云报8月13日讯“看,我画的机械战甲纸鸢,它能飞过岳麓山!”在非遗纸鸢美术课上,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举着刚完成的作品,踮着脚向志愿者展示。更多像他这样的孩子,正围着志愿者,手里的画笔在纸鸢上勾勒出天马行空的图案,让千年非遗在画笔与想象中,长出了飞向新时代的翅膀——这里正是“薪传智火,童筑未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场,一场传统与科技的奇妙邂逅在充满童趣的欢呼中悄然展开。近日,这场由长沙学院团委、关工委、工会联合指导,校学生会、青年志愿者总会及造血干细胞宣传服务团队组织实施。5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实践团,吸引了教职工的广泛关注,30余名一到五年级的小朋友参与其中,志愿者们用一堂堂生动的课程,让传统技艺焕发新彩,用科技知识传递温暖。
为响应团中央、团省委关于面向留守儿童开展“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的号召,7月14日至20日,长沙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七彩筑梦,乡伴童行”实践团走进洞口县高沙镇月英村,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七彩课堂+志愿服务+实践调研”的模式,为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赋能,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