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国家“双碳”战略,赋能乡村特色产业绿色低碳发展,8月6日,长沙学院“碳迹乡兴,智研新程”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湖南省炎陵县水口镇,聚焦当地支柱产业——炎陵黄桃,对水口电商分拣中心及种植农户进行深度调研。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与分拣车间,洞察产业现状,发掘痛点难点,为提升黄桃价值链、探索低碳冷链解决方案寻求实践依据。 聚焦品质之源:清泉沃土育有机佳果
2025 年7月2日至7月8日,长沙学院 “老屋焕新 砼筑乡韵”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托口镇开展为期 7 天的 “三下乡” 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旨在通过技术创新与文化挖掘,对当地闲置农房进行修复活化与环境提升,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测量组:精准数据支撑老屋 “健康体检”
大学生云报8月7日讯“岛屿化作小星星,黑夜里放光明…”小精灵的歌声缓缓响起,小朋友们我们上课啦!近日,长沙学院“薪传智火,童筑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该校招就处招聘大厅开展了为期十天的七彩小课堂活动。该活动由长沙学院团委、关工委、工会联合指导,校学生会、青年志愿者总会及造血干细胞宣传服务团队共同组织实施,50名大学生志愿者与三十余个教职工家庭的子女结对,通过“1对1、1对2青春互育”模式,在课程互动中实现儿童成长与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双向赋能,不仅破解了教职工暑期带娃难题,更谱写出一部跨代际的成长诗篇。
大学生云报讯 七月的长沙,热浪滚滚,却挡不住成长的脚步。7月1日至10日,长沙学院“薪传智火,童筑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该校招就处招聘大厅开展的十天七彩小课堂,用精心设计的课程,让三十余个教职工家庭的孩子们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暑假。50名大学生志愿者以“1对1、1对2青春互育”模式,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童趣语言,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在课堂上碰撞出奇妙火花——课程设计里藏着的,不仅是知识传递的巧思,更是“薪传智火”的育人智慧。
每一处乡村好像都有家的味道,每一条通往乡间的道路,都像回家的道路。作为从农村走入城市的孩子,在烈日的照耀下,在“三下乡”的旅途中,我们的脸颊被晒得温暖且泛着红,而从这样的温暖中透露出的,是从心底衍生出的自豪与欢乐。 初次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同长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团一起来到了娄底市娄星区万宝镇东冲村爱乐行基地。在这里,我了解到它作为青年毛泽东游学与调查研究的出发点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参观了历史陈列后,我们开始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此为起点,我们所拍下的每一张照片,开展的每一次调研,与村民的每一次交谈……都是汇聚成重要回忆的丝丝缕缕。
8月,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碳迹乡兴,智研新程”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湖口镇塘头村。在村委会的会议室里,面向当地儿童开展了一场主题鲜明、形式活泼的低碳知识科普活动。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有效激发了孩子们探索环保知识的兴趣,取得了良好效果。
为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躬身践行知行合一理念,8月5日,长沙学院“碳迹乡兴,智研新程”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湖南省茶陵县湖口镇,前往宏昇茶油基地和乔丰生态农场,聚焦“农产品低碳冷链”关键议题,开展专项调研实践。服务队深入产业一线,既向基层播撒碳知识火种,更致力于为破解乡村冷链发展瓶颈、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寻求科学路径、贡献青年智慧。
7月10日,长沙学院招就处的招聘大厅内洋溢着欢声笑语。随着结营仪式的圆满结束,为期十天的教职工子女暑期七彩小课堂——“薪传智火,童筑未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功落幕。该项目有效解决了暑期教职工在工作与照顾子女之间难以兼顾的困境,惠及了30多个教职工家庭。
踏寻青年毛泽东调研路,传承红色基因,长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研青迹”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茶园东冲村,开启“重走调研初心路”主题实践。实践团聚焦微课录制、田野调研、红色教育三大行动,用青春脚步丈量红色沃土、以所学助力乡村振兴、为红色文旅发展助力青春智慧。
湘东的红土地,烈日灼灼,却挡不住青春的脚步。8月4日—5日,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杨芳、戴恩勇两位老师率“碳迹乡兴,智研新程”暑期社会实践团,沿着秋收起义的烽火路线,奔赴毛泽东湖口挽澜旧址与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在革命“生死拐点”与全国首个县级红色政权诞生地,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 湖口挽澜:于生死拐点,触摸信仰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