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云报讯 七月的长沙,热浪滚滚,却挡不住成长的脚步。7月1日至10日,长沙学院“薪传智火,童筑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该校招就处招聘大厅开展的十天七彩小课堂,用精心设计的课程,让三十余个教职工家庭的孩子们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暑假。50名大学生志愿者以“1对1、1对2青春互育”模式,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童趣语言,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在课堂上碰撞出奇妙火花——课程设计里藏着的,不仅是知识传递的巧思,更是“薪传智火”的育人智慧。

每一处乡村好像都有家的味道,每一条通往乡间的道路,都像回家的道路。作为从农村走入城市的孩子,在烈日的照耀下,在“三下乡”的旅途中,我们的脸颊被晒得温暖且泛着红,而从这样的温暖中透露出的,是从心底衍生出的自豪与欢乐。 初次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同长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团一起来到了娄底市娄星区万宝镇东冲村爱乐行基地。在这里,我了解到它作为青年毛泽东游学与调查研究的出发点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参观了历史陈列后,我们开始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此为起点,我们所拍下的每一张照片,开展的每一次调研,与村民的每一次交谈……都是汇聚成重要回忆的丝丝缕缕。

8月,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碳迹乡兴,智研新程”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湖口镇塘头村。在村委会的会议室里,面向当地儿童开展了一场主题鲜明、形式活泼的低碳知识科普活动。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有效激发了孩子们探索环保知识的兴趣,取得了良好效果。

为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躬身践行知行合一理念,8月5日,长沙学院“碳迹乡兴,智研新程”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湖南省茶陵县湖口镇,前往宏昇茶油基地和乔丰生态农场,聚焦“农产品低碳冷链”关键议题,开展专项调研实践。服务队深入产业一线,既向基层播撒碳知识火种,更致力于为破解乡村冷链发展瓶颈、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寻求科学路径、贡献青年智慧。

7月10日,长沙学院招就处的招聘大厅内洋溢着欢声笑语。随着结营仪式的圆满结束,为期十天的教职工子女暑期七彩小课堂——“薪传智火,童筑未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功落幕。该项目有效解决了暑期教职工在工作与照顾子女之间难以兼顾的困境,惠及了30多个教职工家庭。

踏寻青年毛泽东调研路,传承红色基因,长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研青迹”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茶园东冲村,开启“重走调研初心路”主题实践。实践团聚焦微课录制、田野调研、红色教育三大行动,用青春脚步丈量红色沃土、以所学助力乡村振兴、为红色文旅发展助力青春智慧。

湘东的红土地,烈日灼灼,却挡不住青春的脚步。8月4日—5日,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杨芳、戴恩勇两位老师率“碳迹乡兴,智研新程”暑期社会实践团,沿着秋收起义的烽火路线,奔赴毛泽东湖口挽澜旧址与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在革命“生死拐点”与全国首个县级红色政权诞生地,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 湖口挽澜:于生死拐点,触摸信仰的温度

7月,长沙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老屋焕新,砼筑乡韵”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怀化洪江。在这片灵秀山水间,青年学子用专业知识与青春热情,对话乡村,助力老屋焕新颜。宣传组以镜头为笔,忠实记录下实践的精彩瞬间:洪江古商城中精准测绘为老屋更新提供数据支撑,黔阳古城牌匾下专注探寻历史文脉为保护利用奠基,清江湖畔无人机航拍科技赋能乡村风貌提升,“小小建筑家”课堂播撒未来梦想,以及墙绘组妙笔描绘乡村新景、扮靓人居环境的生动场景。这些光影记录,不仅定格了青春的足迹,更生动展现了土木学子运用专业技能,为托口镇老屋保护、风貌提升和居住环境改善注入的青春活力,让托口的乡韵在焕新中愈发醇厚。(通讯员 龙权)

7月2日,长沙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老屋焕新,砼筑乡韵”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托口镇开展了为期七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专业所学为依托,通过实地测绘、调研走访、主题课堂、艺术墙绘等多种方式,为托口地区贡献属于自己的青春之力。 以测绘为笔,丈量古建岁月稠

6月30日,为探索与调研非遗音乐及相关艺术形式,并以数字媒体形式保存并传播非遗音乐深蕴,达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宣传,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纹脉传声”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张家界市及张家界市属桑植县,实地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深化了对非遗艺术和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团队成员们前往壮观宏伟的七十二奇楼,近距离观摩欣赏了各式各样的表演;还前往张家界土家族风情园与桑植各非遗艺术传承人住处,开展宣传准备活动以及深层次调研学习。(通讯员 汤淑贤 张径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