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用年轻人的方式激活乡村。”近日,湖南多地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高校师生与地方力量携手同行,用专业所长回应乡村需求。从文化传承到法治普及,从美育播撒到科技助农,从医疗义诊到心灵关怀,各类实践活动扎根乡土,让青春力量浸润乡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如果我‘回’到老长沙,我要把无人机课上的飞机带过去,拍下太奶奶的家和浏城桥下轰隆隆的老火车!”课间休息时,周秦亦小朋友激动地告诉志愿者“老师”。这是长沙学院校学生会、青年志愿者总会等校级组织联合开展暑期支教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二年,50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薪传智火,童筑未来”实践团,以传统文化为“羽”、创新科技为“翼”,面向本校教职工子女开展暑期支教社会实践活动。招募海报一发布,就吸引了众多本校教职工家庭的积极关注。
“岛屿化作小星星,黑夜里放光明...”小精灵的歌声缓缓响起,小朋友们我们上课啦!7月1日至10日,长沙学院“薪传智火,童筑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该校招就处招聘大厅开展了为期十天的七彩小课堂活动。该活动由长沙学院团委、关工委、工会联合指导,校学生会、青年志愿者总会及造血干细胞宣传服务团队共同组织实施,50名大学生志愿者与三十余个教职工家庭的子女结对,通过“1对1、1对2青春互育”模式,在课程互动中实现儿童成长与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双向赋能,不仅破解了教职工暑期带娃难题,更谱写出一部跨代际的成长诗篇。
7月11日,长沙学院“环保创客”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益阳市清溪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聚焦“文学+生态”融合发展主线,通过实地调研、环保科普、低碳推广与文化赋能,助力探索“生态书乡”建设新路径。
7月11日,“环保创客”团队的旗帜于在校门口扬起时,我背包里装着的不仅是调研手册和水质监测设备,更有一份对“文绿融合”的炽热想象。这份想象,源自益阳市清溪村——那个周立波在《山乡巨变》里描摹的“稻浪翻滚、荷塘映日”的村落,那个曾在冶金烟尘与草席废料中挣扎的家园,如今正以“文学IP+生态产业”的新姿态重生。带着生化学院“生态振兴”实践基地在浏阳柏加镇、株洲云田镇积累的经验,向着这片土地出发,我想在稻田与书屋间,找到乡村低碳共富的密钥。
日前,长沙学院第三届“追光者”数智红旅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谢林港镇清溪村开展实践调研,并运用数字化技术在创新中活化红色文旅资源,在调查研究中持续探索数智红旅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7月5日至20日,长沙学院“东风铸盾,星耀寰宇”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团队先后走进长沙市藩后街社区、桔苑社区、金雅社区、麓泉社区、锦绣社区、麓景社区六个社区,以3D打印制作的模型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宣讲,旨在以专业实践为依托,让“两弹一星”精神融入青少年及群众认知,传承红色基因,营造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
“清溪村正朝着‘乡村文化振兴的高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样板’‘共同富裕的典型’目标迈进,倾力打造‘新时代山乡巨变’!” 益阳市赫山区谢林港镇人大主席、清溪村党总支书记周智虎在与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追光者”数智红旅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座谈交流时这样介绍清溪村“新时代山乡巨变”的发展道路。近日,长沙学院第三届“追光者”数智红旅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清溪村开展实践调研,深挖“周立波精神”与“山乡巨变精神”,并运用数字化技术在创新中活化红色文旅资源,在调查研究中持续探索数智红旅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近日,长沙学院“锋华正茂,童心同行”志愿服务队在湖南省雷锋纪念馆开展为期两周的志愿讲解、授课与接待工作,以专业规范的服务助力红色文化传播,推动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据统计,志愿者们日均接待游客超100人次,完成团队讲解4场次,单日最高服务时长超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