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长沙学院“电亮青春・红心筑梦” 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走进湘西永顺县福建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主题课堂,带领孩子们穿越时空,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深刻感悟“争气弹”背后伟大的民族脊梁。
“妈妈,雷锋叔叔的愿望是当农民、工人、解放军去帮助别人!我要学他,长大以后帮助他人!” 刚听完雷锋故事讲解的小朋友拉着家长的手,眼里闪烁着崇拜的光芒。这是长沙学院外国语学院 “锋华正茂,童心同行”志愿服务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时看到的一幕。7名大学生志愿者在雷锋纪念馆开展了为期 16天的志愿服务,共接待32个参观团,服务人次900余名,为前来参观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集红色教育、安全科普、语言学习与科技体验于一体的暑期“盛宴”。
这是一次AI与乡土的诗意邂逅,更是一场科技与乡村的温柔碰撞。长沙学院数字人文服务团以AI为笔,创作独属于场坪村的花样浪漫。让我们伴随着村歌走进多彩场坪,在花果飘香中沉浸式感受乡土的鲜活与热烈。AI助力乡村宣传,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共绘乡村新蓝图。
2025年夏,长沙学院龙狮协会“大手拉小手,非遗共传承”社会实践团26名成员,在指导老师熊玮、刘程程的带领下,深入长沙市等多所中小学及省级龙狮协会,以国家级非遗舞龙舞狮为载体,通过调研宣讲并行、教学展演联动的方式,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实践团累计开展了8场教学互动与5场精彩表演,将国家级非遗的活力带给近2000名中小学生,为青少年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
2025年7月2日,盛夏七月,阳光恰如一幅晕染的水彩,烘托着怀化托口山水的灵秀与热烈。带着一份炽热与憧憬,我们踏上了这片被山川环抱的土地。作为宣讲组的一员,我本以为此次活动不过是一次“走过场”的基层宣讲,可真的扎进村子里才发现,那些清晨的露水、午后的蝉鸣,还有村民递来的凉茶与眼角的笑意,早就在不知不觉中改写了我的想法 —— 原来 “三下乡” 从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一场心与心的遇见,我们在泥土的气息里,慢慢读懂脚下的土地究竟承载着怎样的重量。
7月25日,长沙学院“厚朴”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湘西吉首市圆满完成了为期4天的“‘湘’村主播兴乡土”直播教学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培育‘湘’村主播·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通过系统授课与实战演练,为当地村民、返乡青年等群体赋能,旨在搭建乡村好物出山和地方人文风情展示的新平台。活动收官日的直播实战展演成为最大亮点,70名学员成功从“直播小白”蜕变为自信的“‘湘’村主播”,五组直播间首秀总销售额突破2000元。
继2024年以“美景”为主题成功打造场坪村文旅宣传片后,今年暑期,长沙学院数字人文服务团再次走进湘西永顺县场坪村参加湖南省第四届“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项目,这次团队聚焦“人文”主题,用镜头深入挖掘土家族的文化根脉与生活图景,助力少数民族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2025年7月8日,长沙市开福区双河社区的活动室里掌声阵阵。长沙学院 “电亮青春・红心筑梦” 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社区,以一场生动鲜活的红色典籍宣讲活动,为中小学生们开启了一段穿越时空的精神之旅。从觉醒年代的初心觉醒到新时代的使命担当,从雷锋精神的温暖传承到“两弹一星”的强国豪情,红色基因在互动中流淌,革命精神在宣讲中扎根。
7月10日下午,长沙学院 “电亮青春・红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开福区清水塘社区,在这片承载着毛泽东、杨开慧等革命先辈奋斗足迹的红色热土上,为现场的小朋友们带来一堂“穿越时空”的红色文化主题宣讲课。活动通过“诗词诵初心+故事悟使命+互动强信念”的创新模式,将《沁园春・长沙》的豪迈情怀与青年毛泽东的成长历程有机融合,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如果我‘回’到老长沙,我要把无人机课上的飞机带过去,拍下太奶奶的家和浏城桥下轰隆隆的老火车!”课间休息时,周秦亦小朋友激动地告诉志愿者“老师”。这是长沙学院校学生会、青年志愿者总会等校级组织联合开展暑期支教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二年,50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薪传智火,童筑未来”实践团,以传统文化为“羽”、创新科技为“翼”,面向本校教职工子女开展暑期支教社会实践活动。招募海报一发布,就吸引了众多本校教职工家庭的积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