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长沙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老屋焕新 砼筑乡韵”社会实践团前往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托口镇。朗溪村小学的教室里,阳光透过窗棂在课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长沙学院“老屋焕新 砼筑乡韵”实践团队的“小小建筑家”支教课堂正热闹开讲。 安全课堂:把守护藏进互动里 “如果有人随便碰你的身体,一定要大声说‘不’!”防侵犯课堂上,宣讲组的李莎桐用孩子们能听懂的语言讲解着隐私部位的保护知识。团队精心设计了“安全距离小游戏”,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明白“哪些接触是友好的,哪些是需要拒绝的”。
“环保创客”暑期社会实践团以 “溯源文学根脉,触摸文化肌理” 为目标,将二十一座书屋作为探寻起点。在这里,泛黄的书页间记录着清溪村从农耕时代到生态书乡的变迁轨迹,我们仔细研读《山乡巨变》中对乡村风貌的描写,对比眼前的清溪村 —— 曾经的土坯房变成了错落有致的文旅民宿,田间地头的吆喝声里多了生态种植的新学问。他们与当地文化传承人促膝长谈,听老人讲述书中故事与现实发展的呼应,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刻,而是在时代浪潮中不断生长的生命力,这为 “文绿” 融合中的文化内核找准了定位。
今年暑期,长沙学院组织派出了40支师生队伍共580余人集中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脚步丈量三湘四水,以“文化+科技”的超“燃”模式为湖湘大地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 青年有力:回答乡村振兴之问 长沙学院“追光者”数智红旅暑期社会实践团在益阳市谢林港镇清溪村通过无人机倾斜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全景拍摄周扬故居、立波清廉书屋与红色文学成就展馆等地,以720度全景图像实现云端旅游导览,设计交互体验数字文创,让静态资源“动”起来,丰富旅游体验,以数智动能助推乡村旅游振兴。
2025年7月5日至20日,长沙学院“东风铸盾,星耀寰宇”暑期社会实践团先后走进长沙市藩后街社区、桔苑社区等6个社区,通过生动的宣讲、有趣的实验、精心准备的模型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图为主讲人成祖语为藩后街社区的小朋友们介绍获得“两弹一星”元勋的人物的情景(刘蕊萍 供图)
继2024年以“美景”为主题成功打造场坪村文旅宣传片后,今年暑期,长沙学院数字人文服务团再次走进湘西永顺县场坪村参加湖南省第四届“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项目,这次团队聚焦“人文”主题,用镜头深入挖掘土家族的文化根脉与生活图景,助力少数民族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7月22日至25日,湖南省教育厅、长沙学院联合湘西州委网信办等单位,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直播电商技能孵化+短视频IP打造”为核心,在吉首开展“‘湘’村主播兴乡土”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培育“新农人”主播,助力大山里的“土宝贝”走向全国。
7月的湘西,群山如黛,沅水汤汤。为持续发挥语言文字助力乡村振兴的独特优势,深化农村电商“造血式”帮扶成效,7月22日至25日,湖南省教育厅、长沙学院联合湘西州委网信办等单位,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直播电商技能孵化+短视频IP打造”为核心抓手,在湘西吉首开展“‘湘’村主播兴乡土”暑期实践活动。
7月11日清晨,我们抵达清溪村时,21座书屋隐匿林间,薄雾正从荷塘升起。露珠在阔大的荷叶上滚动,荷花亭亭玉立,含苞待放,蜻蜓掠过水面,点开一圈圈涟漪。我俯身触碰溪水,指尖传来沁凉触感,谁能想到——这澄澈的溪流,二十年前还是鱼虾绝迹的“黄泥沟”呢?在长沙学院关工委的支持下,我作为“环保创客”暑期社会实践团的一员,将与团队一起,深入“山乡巨变第一村”——清溪展开参观走访、深入调查的多重行旅,用行动与初心,丈量这片土地文旅融合,从疮痍到新生的脉动。
近日,长沙学院“树脉寻踪”社会实践团走进浏阳市张坊镇道官冲村,开启了一场探寻古树秘境的探索之旅。 晨雾尚未散尽,大家已经跟着道官冲民宿老板易总,登上了他那辆能在山间灵活穿梭的车。他稳稳把控着方向盘,车子在蜿蜒山路上疾徐有度,显然早已是这条山路的“熟客”。我们攥着车内扶手,身体随颠簸轻轻晃动,心中的期待却像山间雾气般愈发浓厚。
当大学生遇上“小萌娃”,会碰撞出什么样的成长火花呢? 7月1日-7月10日,招聘大厅里,在长沙学院团委、关工委、工会的联合指导下,一个由长沙学院学生会、青年志愿者总会及造血干细胞宣传服务团队50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薪传智火,童筑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与教职工子女组成“特殊搭档”。通过课程设计、陪伴互动、实践教学,开启了一场“双向赋能”的暑假成长之旅。在这里,大学生在付出中收获能力与责任,孩子们在他们的陪伴中收获知识与勇气,一场跨代际的“双向奔赴”让这个夏天充满热情与活力。